網站流量來源思考
清晨5:36本篇記錄著今日對自家網站流量來源的截點與思考…
手機、平板的年代,桌機使用時間被行動載具稀釋,幾個確切趨勢--
- 上網時間總體增加
- 零碎時間滑社群網站的時間增加(FB、LINE、IG)
- 用戶玩遊戲時置入非遊戲類的廣告效益不好,因其正focus在遊戲本身
- 要在社群網站、遊戲、追劇的過程裡讓客戶衝動購物,商品或廣告須有點/有梗/新奇/有趣…吸引用戶注意力。
- 用戶被吸引至目標頁面,不管成交與否,應留下可追踨他的線索(埋code 用於再行銷)
- 隨時想買東西、查找資料變得很快速、即刻 (以前可能要先記下來,在一個available的時間空間裡,找個電腦查資料,進行操作買東西)
- 當用戶在起心動念想找什麼與你有關的東西時,最好讓他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你 =>Google搜尋引擎優化變得重要
- 由於載具畫面有限,讓資訊簡單、區塊化、容易吸收變得非常重要
- 手機專屬的結帳畫面、不讓用戶卡在金流過程也重要
- 部份用戶喜歡手機瀏覽、電腦結帳 => 建立友善的存取機制如:加入收藏,或者在客戶離開後一段時間適當提醒之
現下台灣網民最熱鬧的集散地--FB,每天破千萬的網民瀏覽之,且 一天觀看數次,坐車、休閒、沒事…不自主的開啟FB觀看朋友動、網路熱門消息;此外FB對用戶擁有真實互動的大數據優勢,能讓廣告精準投放。結論:FB廣告為當代顯學。然而,FB廣告亦有幾個挑戰--
- 越來越多商人利用FB爭取同一批網民目光,造成廣告成本節節上升。
- 誇大不實廣告讓鄉民感到受傷,因此對FB廣告越來越謹慎(麻木),點擊率、轉換率都在下降。
- FB Policy、規則、廣告界面…經常改動,須時時併進。
小結:FB廣告學會上天堂,但流量千萬不要只靠FB
除了FB,流量來源簡單分成「花錢」與「不花錢」的--
花錢來的流量
- 去準TA會去的網站下廣告
- 買Google聯播網廣告,因google再行銷、精準投放…等機制,減少廣告盲目投放、預算浪費。
- 關鍵字廣告
- 意見領袖導流:網紅、網美、大咖部落客、直播…
- 其它:Youtube影片、實體廣告、Event、造新聞…
不花錢(花的較少)的流量來源
- 生成鄉民會轉載的熱門文章,讓鄉民為你傳網站連結
- SEO 搜尋引擎優化,讓鄉民在找資料時找到你 (google/yahoo…)
- 口碑行銷 (小咖部落客、討論區、論壇、PTT…)
- 自家LINE@
- 聯盟行銷
- 線下實體推播 (QRcode…)
- 暗黑技 ex:102流量銀行 、買流量…等
- 其它:異業合作、資源交換
0 意見